SAT阅读常考小说

如果你最近刷SAT 题刷到心累,可能已经注意到——2024 年的SAT 居然反复节选了乔治·艾略特的小说《The Sad Fortunes of Rev. Amos Barton》。这部作品出自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185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Scenes of Clerical Life,是她的文学处女作,也标志着她从评论家、翻译家向小说家的身份转变。这篇小说到底有什么魅力,让SAT 出题人如此青睐?今天,我们就来深挖一下这篇作品的亮点!

乔治·艾略特:从评论家到小说家

乔治·艾略特(原名玛丽·安·伊万斯)一开始在《威斯敏斯特评论》上写文章时,可能还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小说家。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她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满足于只是评论别人的作品,而是想亲自创造故事。于是,她立下了一个坚定的目标——成为小说家!

1856年,她在《威斯敏斯特评论》上发表了一篇犀利的文章,标题直截了当:《Silly Novels by Lady Novelists》。在这篇文章里,她毫不留情地吐槽了一些当时流行的女性作家的作品,批评它们的情节肤浅、毫无深度,简直是“傻乎乎”的代表作。与此相对,她更欣赏欧洲当时流行的现实主义小说,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坚定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Q:为什么她要使用“乔治·艾略特”这个男性化笔名?

A:想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小说家,仅仅有才华是不够的,还得想个办法突破世俗的偏见。那个时代,女性作家确实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作品,但总是难逃被贴上“写点轻松浪漫小故事”的标签。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被更严肃地对待,艾略特决定化身“乔治·艾略特”。这个笔名的由来也很有趣——“乔治”是她伴侣刘易斯的名字,而“艾略特”听起来沉稳有力、顺口好记,简直是为小说家量身定制的完美名字!

当然,选用笔名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保护自己的私人生活不被外界过度关注。毕竟,她和刘易斯的关系在当时算是个“社会热点”——刘易斯虽然已婚,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正式离婚,而艾略特依然选择和他在一起。如果用本名发表小说,恐怕很快就会成为八卦话题的焦点,而不是文学讨论的中心。

1857年,37岁的“乔治·艾略特”正式登场!她的处女作《牧师阿摩司·巴顿的不幸》(名字听着就让人想替主角叹口气)在《布莱克伍德杂志》上发表,成为她短篇小说集《教区生活场景》中的第一篇。这本书在1858年出版后大受欢迎,许多读者还以为作者是一位乡村牧师,或者是一位牧师的妻子,可见艾略特的现实主义风格有多么真实可信!

从此,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正式开启了她的小说家生涯,乔治·艾略特的名字,也逐渐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小说简介

《The Sad Fortunes of Rev. Amos Barton》讲了什么?

这部小说是《教区生活场景》(Scenes of Clerical Life)中的三篇故事之一,主角是一位既不聪慧也不机敏,既没钱也没才华的乡村牧师艾摩斯·巴顿(Amos Barton)。他是个标准的“普通人”,没有主角光环,生活也不算顺遂。小说围绕他的日常展开,描绘了他的经济窘迫、教区居民的流言蜚语,以及一场令人唏嘘的家庭悲剧。

核心情节:艾摩斯·巴顿是个兢兢业业的牧师,努力履行宗教职责,奈何现实很骨感,他的薪水勉强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他的个性有些木讷,社交能力几乎为零,不擅长察言观色,因此时常陷入尴尬境地,还成了教区八卦的热门话题。他的妻子米莉(Milly)是个温柔贤惠的好女人,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可惜家里的经济压力让她不堪重负,最终因劳累过度去世。妻子的离世让艾摩斯的生活彻底崩塌,他不仅失去了最亲近的人,还遭遇了社会的冷漠和疏远,独自承受人生的苦涩。

这部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英雄人物逆风翻盘的戏码,而是用冷静、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现实世界中艰难求生的故事。它既充满无奈,也带着一丝令人心酸的温情,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艾摩斯太平庸,还是这个社会对平凡人太苛刻?

SAT真题节选片段

在SAT 试题中,这篇小说的一个高频节选是这样一段文字👇

It was happy for the Rev. Amos Barton that he did not, like us, overhear the conversation recorded in the last chapter... We are poor plants buoyed up by the air-vessels of our own conceit: alas for us, if we get a few pinches that empty us of that windy self-subsistence!

这段话有何深意?SAT 为啥爱考?

👉叙述方式:采用全知视角,直接与读者对话(“like us”),拉近距离,让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艾摩斯·巴顿的困境。

👉讽刺意味:这一段幽默又扎心——艾摩斯如果知道邻居们怎么议论他,恐怕会崩溃。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靠“自我幻想”支撑着信心?但一旦这种幻想破灭,就像植物的“空气囊”被戳破,瞬间失去支撑。

SAT为什么青睐《The Sad Fortunes of Rev. Amos Barton》?这篇小说用精细的语言、复杂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正好符合SAT考察的标准。首先,艾略特的语言精准且带有讽刺,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提升他们对复杂叙事的理解。其次,小说通过艾摩斯·巴顿的平凡生活,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和SAT考察的主题理解非常契合。

更重要的是,小说中充满隐喻和象征,挑战学生对深层含义的挖掘。总的来说,艾略特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人物的困境,还考验了他们分析人物、情节和社会背景的能力——这正是SAT题目的精髓!

总结

《The Sad Fortunes of Rev. Amos Barton》或许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却用温柔而犀利的现实主义笔触,勾勒出一个普通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乔治·艾略特不仅刻画了艾摩斯·巴顿的悲剧人生,更通过巧妙的讽刺、深刻的隐喻和全知视角的叙述,让我们反思人与社会的关系,甚至照见自己内心的脆弱。

这部小说能成为2024年SAT 的宠儿,绝非偶然——它的语言精准优美,情节虽平凡却直击人心,充满值得推敲的细节和深意。如果你想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或者对现实主义文学感兴趣,不妨亲自读一读,看看这位平凡牧师的命运是否会让你有所共鸣。

机考SAT备考资料免费下载领取

TD SAT教研组已经为了大家准备了阅读经典300篇机经合集,资料名称【机考SAT阅读经典300篇】,为2023-2024年实考阅读真题中的高难度题目精选中文版。同学可以扫码下方二维码,发送暗号「SAT阅读经典300篇」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