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我们会听到很多声音。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被要求做真实的自己,倾听内心最真的声音。可若是,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呢?

这是一篇,是来自Catina同学的投稿。亲身经历两次申请季,gap一年的她,经历过第一次的失败后,怀疑自己,否定自我,最后在一次次思考和塑造中获得新生。

于是,在这篇文章中,她想提出一个不同的想法——也许可以考虑做个功利的留学生。

如果你也同她一样,有那样一个非达到不可的目的,也许在申请的过程中,你不必完全是你自己。

我杀死了自己

就,这么说吧。第一次申请季的我,是完全袒露自己的。像是,我从来在团队中不算一个领导的位置,我乐于把机会让给别人,我乐于做一个补位,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在王者中,也许我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辅助位。

又或是,我是个肚子里没有太多墨水的肤浅小孩儿,我很难完完全全静下心来看完一本又一本深奥的书,我也没有什么从一而终的兴趣,也从未在一个领域有过太多太久纵向的钻研。我喜欢心理学,会去好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去在脑内瞎想很多亲密关系的可能,但我从未做过什么调研,也没有正儿八经读过什么文献。

我喜欢多样的文化,体验不同的人生,以至于我一下暑假兼职了托福助教,一下又跑去当古筝老师教小学生基础乐曲,又一下去做了编辑助理。就,那什么,喜欢是一回事,那你要我动手,又是另一回事了。

真实的我,非常懒,不喜欢做很多复杂的东西,标化考个差不多就不想继续考了,备考的过程中也从未像学霸学神那样,或是一个认认真真准备申请的其他同学一样,好好地认认真真地做过AP的笔记。我所有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在一半玩一半学中度过的。

于是,真实的我:半吊子,三分钟热度,没有领导力,不想改变社会不想改变世界,还tm懒

然后,我就天真地听信那句广被奉为人生价值的话:做最真实的自己,最真实的你就是最闪耀的。虽然我现在,仍会被这句话影响,我仍同意在没有一个更高的目的时,我们需要保持自己。

但申请的过程,真的是非黑即白的吗?

招生官真的有那样的闲情雅致去欣赏你的独特你的闪光点,在如今这样一个人人都非常优秀又努力的时代?

于是在第一次申请季中,我拿着散乱无章,漫无目的的activities list和空喊梦想与热爱口号的文书,大!惨!败!

然后,我杀死了自己。

做个功利的留学生吧

在反复比对其他留学生后,我舍弃了对申请没有太多利处的那一面。比如那些体验人生式,却不精,而称不上活动的活动。比如把某一部分自己不利于申请的性格藏起来。比如在适当程度上,对比招生标准,学习或者演一个不完全与自己契合的人。

在看一个油管上,对哈佛学生采访中,有一个女生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新。她说她课余的兴趣就是戏剧了,在申请中戏剧也帮助了她很多,毕竟她可以扮演不一样的人。虽然她的话没有说得太直白,最后我的心里却留下了一根新的种子。好像,我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自己有一定包装。

于是,当年只有理科背景的我,开始在自己感兴趣的社科方向不断地参与了一些活动。带着这份功利心,在活动中我表现很好,有意识地去参与领导角色,有意识去做出一些成果,比如可见的调研文章、策划案和网站模型,最后终于在申请季有了几个看上去像那么回事的活动列表。

选校也是,今年我自己主动调研了将近30个学校,但怀揣功利心后,效率是非常的高。30个学校的过程,我是在2天之内完成的。因为我的目的非常明确:第一,有书读;第二,喜欢的专业;第三,地理位置学费等。那么在内心对学校要求明确排名后,我做school research的主动性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选校的具体过程我会再单独写一篇文章具体介绍,但是怀揣这个功利心之后,当我明确自己的top目标有书读之后,我发现我的视野更开阔了,考虑的东西更全面更实际了。我不再一叶障目,反而能接受更多的信息了,也能非常快速过滤掉自己毫无希望或者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一些方面

然后就到了文书。在去年的文书中,我确实是很天真很傻地写了完全的本我,招生官看完也许只想说:“就这?”的那种。今年的文书,我学聪明了!就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有一个学校,它排名上不错,然后学习的体系也很吸引我,在社科大范围中会在大三大四才选七个领域其中一个作为narrow down的方向。

然后我发现有一个领域我是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和感兴趣的,但是我没做过任何相关的research和活动,这里也不讨论我是不是真的喜欢,因为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不够了解它而爱上了想象中的那位缪斯。

然而,相反,我在一个我不那么感兴趣的方向,但却机缘巧合有过一系列活动与之关联的方向,完全契合上了。如果是去年的我,我肯定傻不啦叽地选第一个感兴趣的写,但是今年学聪明的我,学会了合理利用自己已有的牌,怎样组合怎样塑造变成最优解。

同时,我虽然在理科上有过一个科普向的编辑工作(当时也是为了体验人生)然后在文科上,目前我做了TD的内容编辑。这两个专业毫不相关的部分,我也将他们相关部分串联起来,最终引向的是七个标题中的媒体方向。

当然,这里会有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点。如果你写的文书,你自己都不是很有passion,招生官并不傻,肯定也能看出来。但是!我们有个解决办法,就是在那个我不那么感兴趣的领域,找到我感兴趣的部分去写。

我愿称之为,先“骗”过自己再拿去“骗”招生官。

还有就是,我曾花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去思考,为什么如今不论是申请,还是学习甚至是打游戏。我们所推崇的,却只有一个词——Leadership,游戏里又称C位。而我在活动中,在团队中,是一个性格使然的辅助位置。我很享受被需要,然后我给大家提供帮助,提供补充的角色。打游戏我也不喜欢C位,我就喜欢玩辅助,玩奶。

我怀疑过自己,也怀疑过评判标准是否太单一的体系,也不停地思考,社会需要领导力的根源。但在文书中,为了我自己的功利心,我还是选择屈服评判标准,在所有的活动中,努力搜寻可以体现的部分,做个在文书中有领导力的自己。

不过这个部分,是我唯一不确定我是不是做得三观正确的一部分,但由于我的第一目的是有书读,我愿意暂且妥协于很小一部分的自己,我愿意拿出那一小部分甚至微不足道的自己,假装成那是一个完完全全,整个的我。

但我心里当然知道,那不是。

而且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复杂的,我们就像一台台电脑,拥有无数的数据库,在申请的时候,不必把整个数据库提交,而是有选择性地去搜索自己可以用的部分,再进行一定的塑造和包装。总之,最后我们保证提交到招生官面前的,是一个从活动、推荐信、文书、专业都比较整体契合的一个人设就好啦。

一点碎碎念

虽然我的故事里,功利心是有书读。所以我妥协了专业限制、地理位置、学费奖学金甚至是对我来说还比较重要的排名,在自己最低限度之内,广撒网。我也妥协了一部分自我,妥协了最感兴趣的部分,往那个目标塑造一个新的人设,也做了最大努力让自己相信。

但每个人不尽相同,有的人第一目的是找个合适自己的学校,或是完美fit的地方。那么ta作为一个有功利心的留学生就应该反复思考自己,然后挑出最真实的部分去与学校契合。

有的人第一目的也许是经济,那么ta也许就要舍弃一部分的梦想,舍弃一部分贵但却心之向往的地方,去塑造在经济条件前提下最适合自己的那个解法。

还有的人,只想去那一个梦校,那么ta也许就需要牺牲一部分本我,去契合学校的标准,也需要付出也许一年两年的时间去申请那一个地方。

不论是怀着怎样的功利心,我觉得在申请的过程中都并不可耻,甚至有功利心会大大增加你朝着目标前进的可能性。这样在我们朝着那个最顶级的目标前进时,我们就可以随时比对自己还不够的筹码,标化还不够那就多努力刷刷分,活动哪个部分不足,从现在开始也不迟,选校在目的的大前提下,来者不拒,文书和面试也可以舍弃一部分自己,完成塑造和建立人设。

当我们眼里只有远方的那一盏明灯时,所到之处皆是光明。

推荐阅读

👉ED/EA/RD申请阶段如何选校?-附赠2022美国大学申请截止日汇总表

👉留学申请文书写作的10个雷区,千万要避开!-留学文书创作指导

👉2021-2022年Common App申请正式开放,新增60余所美国大学,还有这些变化

👉美国大学DIY申请经验分享:3国混申7个申请系统22所美本大学12封offer,我是怎么做到的

👉波士顿大学和波士顿学院哪个更好?学术/校园生活/学费/申请信息等方面对比

 


为了帮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我们邀请了50位参加过各式课外活动的美本申请同学分享他们的活动体验,包括科研、竞赛、夏校、DIY活动等等。活动体验实录均选自最近一届申请生的亲身经历,从参加活动的初衷、报名方式、准备过程、准备过程中用到的素材,到对申请有何种程度上的帮助等等,全方位呈现申请中所参与活动的方方面面,希望为接下来的申请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实操帮助。

印刷级电子版免费赠送

请添加客服马甲微信

并发送关键字「活动手册」即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