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留学生我们的身边总会出现一些诡异的事情或者事情搞崩我们的心态。当代年轻留学生,心态爆炸时或许只需要一个共友,或者是一次魔鬼curve…

TD创作计划征稿开启,如果你在留学/申请过程中中任何学习生活的干货或有其他感悟,欢迎在评论区回复“创作计划”上车,丰厚的稿酬等着你~

留学生们怎么互相都认识?

知乎中的大佬总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匿了,认识的人太多。”留学生们对此应该都深有感触。

俗话说,好感毁于共友。莫名其妙出现的共友已经成为了当今年轻人最大的社交障碍。作为一个留学生,我每天都想要大声发问:“怎么他和他认识,他和她也认识,她和她还认识,我身边的人他们怎么都互相认识!”留学生的圈子,真的是太小了!!!!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提到,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六个中间人相识。大概就是说,我最多靠找六次关系就可以联系到现在正在美国作妖的特朗普先生了。但是对于两个陌生的留学生而言,哪里用得上六次关系?

我是在洛杉矶的留学生小王,最多几次就能找得到在波士顿大学上学的朋友小李?

由于留学生往往都挤在几个那么几个城市之中,城市中又只有那么不多的一群年龄相近的留学生。相同城市的同学们互相一打听,每次都能盘问出一大大大大大堆熟人来。留学生们的圈子实在实在实在是太小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惊恐画面:

画面一:

进入新学校后,大家开始了第一次的party。初次见面的同学们还不熟悉,互相聊一聊高中的故事成为了最好的开场白。忽然大家的聊天变成了这样的:“诶!你也在xxx高中啊!你认不认识xxx!”“哦哦哦!是不是IB那个秃子!”“对对对!我和他特别熟哈哈哈哈”于是乎,大家的第一次party仿佛变身成了认亲大会

回家后你细思极恐:“诶!之前我干的丢脸事可千万别被传出去!”

画面二:更可怕的可能是这样的


画面三:我有个朋友

我有个朋友,他在一款社交软件中和一个匹配到的异性交谈甚欢,这个社交软件可以将两个距离不远的人匹配到一起。某一天,他们开始分享起了自己的生活,聊起了自己狼人杀的爱好。两个人越聊越带劲,于是便决定互相加一下微信。输入微信号时我的朋友却傻了眼,原来双方压根就是同一所学校的同学,他们早就在新生群里就加了微信

后来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对幸福的情侣。

画面四:我为何在村子里打起了领带?

在出国前总听说大家穿着非常随意,因为在大村子里根本就没有人见得到你穿什么衣服。可到了国外真正开始上学后才发现,地广人稀的生活只属于当地的居民们,留学生还是要挤在不大的那一片区域里啊!!

谁要是敢今天穿花棉袄出门,明天表情包就开始在当地的微信群中疯狂传播了!!而且越是在村子里,大家就越会担心被熟人看到自己奇怪的一面…因为越是在村子里,就越容易被认识的人看到!

在当今这个遍地共友的年代,不敢公开喜欢一个人,不敢出门穿奇怪的衣服,甚至都不敢和身边人吐露心声了。逼疯留学生,用几个共友就够了。

参加留学生活动的怎么总是那群熟人?

出国后,如何在艰苦的生活中保持不自闭,甚至是找到另一半就成为了留学生们心中最大的难题。于是乎,由各大留学公众号组织的无数留学生交友活动,以及各所大学CSSA举办的社交party、非诚勿扰活动应运而生。甚至每到几个固定的季节,所有人都会看到自己的朋友圈被转发的链接而刷屏——很多社交活动都需要转发报名链接才可以参加。

虽然这样的社交活动始终都在举办,并且吸引着很多留学生反复报名,可它们最终都逃不过这样的一个规律:

活动之初,大家欢聚一堂
活动开始,所有人越聊越开心
聊天内容逐渐跑题,大家完全忘记了自己想尝试谈恋爱的目的
活动结束,大家突然一拍大腿:“完了!正事儿还没有干呢!”
这些人开始等待着下一次的社交活动…

或许几次活动中的确有人获得了爱情,但仔细一想,海王哥哥姐姐们或许只是在休渔期参加了活动,随手捕捞罢了…

活动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相同的一帮人从高中走进了大学,唯一不变的,我们都还是一样的单身狗。

教授你给我讲讲,我得了98,为什么是B?

curve是一个可以凭一己之力搞崩所有学生心态的东西。在申请季SAT考试的时候,有些同学遇到了魔鬼curve——SAT阅读错上三四个,大家就可以和1500分正式告别了。每当魔鬼curve出现,成绩开奖的那一天朋友圈中势必是一片叫苦连天,参加考试的考生心态彻底爆炸。

如果运气足够好,CB也会送出一些魔性curve,比如说去年的10月份亚太,语法错上四五个,阅读再错十二个以内,1500也并不算什么难事。当魔性curve出现,成绩开奖的那天朋友圈中仍然还会是一片叫苦连天——无数没有参加这次考试的考生心态爆炸,后悔自己当初为何没有报名

等到大家进入了大学后,curve又一次次地击穿了学生们的心态。

如果课程之初,professor告诉大家,全班只有30%的人可以拿到A,那么就代表了他的评分方式是curve的。当这个规则被定下时也就意味着一次“盲人”竞速开始了。如果说长跑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位置来判断自己的名次,但在curve的竞争中,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分数与同学相比究竟如何,一直到出成绩的那一天学生都无法松下一口气。

比如小编的朋友就告诉我,他2019 Winter学期一门课的总评是98分,最初看到成绩时心中还洋洋得意,直到发现了自己成绩单上血红色的一个B——那时候他的心情仿佛在坐过山车,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这个成绩。而仅仅比他高上不到一分的同学,就可以获得一个A的成绩。他们的成绩之间或许只相差了一次quiz中的两三道选择题罢了。

其实小编自己也很不喜欢curve的打分方式。毕竟在大学中大家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会知识并且知道如何去运用它们,curve无形中逼着大家去为了零点几分研究“应试”的技巧,进行没有意义的竞争,而不是花更多时间在学术研究之中。靠98分获得B、98.5获得A-,99分获得A的学生学术水平上一定有极大的差异吗?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哪一种打分方式是相对合理的,既不curve又能让真正高水平的学生获得应有的成绩呢?我认为是对A+的成绩进行curve,也就是让班级排名最靠前的几个人获得A+,而其他学生根据得分获得对应的分数。而这种方式最近也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可,相信当同学们遇到使用这种打分方式的教授时,心中也会松下一口气吧。


马上final/due,我的朋友呢?

人生中有多少时候会担心身边的人消失呢?

1. 恋爱时
2. 考试前

倒不是担心自己的朋友偷偷学习——毕竟考试前的每一次约饭,都不知道有多少人结伴从图书馆出发,偷偷学习已经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而真正可以搞崩大家心态的突然消失是这样的——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你和几个朋友相约火锅店。觥筹交错间你们突然说:“干脆再叫几个人,咱们晚上一起🐛吧!”你摸索着手机,给自己一同上课的好友打过去了电话——

嘟——嘟——嘟——

第一声“嘟”响起,你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秒接电话的朋友这次消失不见了。

第二声“嘟”响起,你开始怀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还要做。

第三声“嘟”响起,你打开了日历——

网课季,不知道有多少在家里闷头上网课的留学生错过了被自己忘在脑后的due/deadline。如果说网课有什么不便,没有人提醒自己due的时间绝对是最大的一个。

诡异的multiple choice

留学路上有很多的困难,没想到multiple choice是我经历过的第一个。第一次课后老师留给了同学们一些练习题,并特别注明了这些题全部都是“multiple choice”类型选择题。看到这个题型后我瞬间就联想到了国内常说的“多选题”

于是我就开始研究起了那天的作业。从傍晚,一直研究到了天亮。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些计算题究竟是如何得出两个不同的答案。我选择了放弃,当我做出这个决定时,心态已经被彻底击穿。


后来我才明白,multiple choice是指选择题里给了你好多的选项,而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其实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选择题!单选的那种!

这奇怪的名称,真的不知道毁掉了多少留学生的作业初体验啊…

推荐阅读

👉申请美国大学CS专业,这8个含金量超高的计算机活动/竞赛别错过!|美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申请指南

👉VR线上科研来袭,布朗大学教授亲自指导,带你走进计算机虚拟与现实(VR)的世界|线上科研活动推荐

👉计算机专业超牛的美国本科大学有哪些?申请前,哪些准备和策略可以提高录取率?|美国大学CS专业申请攻略

👉美国司法部判定耶鲁大学歧视亚裔申请者!Yale亚裔申请者录取率仅为非裔1/10?

👉留学生最常用的社交软件大盘点-如何用不同社交软件的方式打开留学圈?

 


2024最新美国/英国大学地图免费领取!

覆盖美国综合大学TOP100、文理学院TOP60和英国大学TOP30

精准标注位置,涵盖学校核心录取数据

添加客服并发送关键字「地图」

即可免费领取印刷级高清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