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umption题”出错原因

SAT阅读考试一般会考两篇自然科学和一篇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的文章。无论是研究月亮、地球、动物、植物的科学,还是研究人的科学,都需要做实验。科学家们先要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然后运行实验,得出实结果,最后通过分析这些结果,给出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了什么?”

围绕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都可以出题。对这些题,如果做错,往往就是因为对讲述实验过程的英文文本本身理解错了,可能是哪个单词、哪句话没看明白,没有看懂实验中的某个细节。

做错这些题,考生们一般不是特别害怕,通过大量练习大量刷题,提高英语词汇量和对长难句的理解水平,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还有一类题,不问实验过程,也不问实验结果,而是问:“文章中的科学家们在做实验之前就assume(presume)了什么?”也就是问:“文章中的科学家门在实验之前有一个什么样的assumption(presumption)?”。

这就是让考生闻风丧胆、错得心服口服的“assumption题”。从真题捕手的收藏数和留言讨论数来看,觉得这种题是难题的考生比较多。比较典型的是2019年3月亚太卷的第22题。

小程序“真题捕手”显示,这道题有47位同学收藏,16位同学留言。这篇文章里的实验是把几只蜥蜴从一座岛上运到另一座岛上去,过几十年再观测这些蜥蜴,研究这些蜥蜴有没有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完成了一点小小的进化。只要做过这张卷子的同学,一般都有点印象。

这个第22题,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能做对的同学不太多。有些学霸没有拿到1600,就是因为这道题。我们在真题捕手给出了五百多字的详细解析。如果有对这道题还没有搞懂的同学,请抽空把那篇文章再看一遍,然后点开真题捕手查看解析。

对“assumption题”来说仅仅是大量练习还不够

备考SAT,大量刷题其实是可以解决不少问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给考生提供新SAT从开考以来至今共46套实考真题(每一套都经过精校),并在真题捕手给出了尽量详尽的解析(一张卷子的阅读解析平均有6000字到8000字,2020年3月亚太的阅读解析有9500字)。

但是话又说回来,SAT中确实有一些题,比较特别,考查的是考生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比如“assumption题”和“增强/削弱(strengthen/weaken)”题。我们可以把这两种题和“tone题”(往往在第一篇小说里面考)、“analogy题”并列为SAT阅读中的“四大恶人”或者叫“四大恶题”。

“assumption题”,一般是问“科学家们在实验前有一个什么样的assumption?”(这个assumption文章没有明白地说出来,我考考你,看你能不能给我说出来)

“增强/削弱题”,一般是问“下列哪一选项为真,可以增强/ 削弱作者的某某观点?”(“增强/削弱题”出现频率比较低,但是这种题的特点是哪怕是很简单的文章,一出这种题,也是难题。比如最新的2020年3月亚太卷阅读第36题,文章比较简单,题目却不容易做对。)

对这两种题,光靠刷题,就不够了。不搞清楚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就去刷题,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论证中的assumption及weaken论证解题逻辑分析

对于普遍比较缺乏逻辑教育的内地考生来说,SAT考题中关于assumption(前提条件)和weaken(削弱)的提问有点太复杂了。因此我们今天先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起。

首先还是要看一下assumption的定义:something that is accepted as true or as certain to happen, without proof,即:“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推断某陈述为真”。

光看定义很难完全理解这种抽象的单词,下面我们将借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大家加深对assumption的理解。并不是只有写学术论文或破杀人案的时候才需要用到推理,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是几乎每天都要用到推理和论证的。

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是一种最基本的演绎推理形式,其中的大前提一般是一个assumption(作者主观认为是真、但不一定为真的规律或理论),小前提一般是一个fact(fact也不一定为真,有时候只是作者认为它是fact)。

“三段论”推理的典型示例:

大前提(assumption):所有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
小前提(fact):牛是一种偶蹄目动物。
结论:牛是脊椎动物。


日常生活例1

某甲,看到你和你的小弟弟抢零食,就对你说:“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要再跟你七岁的弟弟抢零食了”。这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就是一个论证。以下是对某甲说的话的分析:

说出来了的fact:你已经是成年人了。
结论:你不应该和你的小弟弟抢零食。
隐藏的、没有说出来的assumption:成年人不应该和儿童抢零食。

某乙,也看到你和你的小弟弟抢零食,对你说:“成年人不应该和儿童抢零食,不要再跟你七岁的弟弟抢零食了。” 以下是对某乙说的话的分析:

说出来了的assumption:成年人不应该和儿童抢零食。
结论:你不应该和你的小弟弟抢零食。
隐藏的、没有说出来的fact: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某丙,也看到你和你的小弟弟抢零食,对你说:“你已经十八岁了,成年人不应该跟儿童抢零食,不要再跟你七岁的弟弟抢零食了。” 以下是对某丙说的话的分析:

说出来了的assumption:成年人不应该跟儿童抢零食。
说出来了的fact:你已经十八岁了。
结论:你不应该和你的小弟弟抢零食。

上述甲、乙、丙三个人,说的话不同,表达的是同一个论证。在生活中,一般我们遇到像甲那样说的人最多,其次是像乙那样说的人,最少遇到的是像丙那样说的人。因为如果有人真的像丙那样说话,我们反而会觉得他说话太啰嗦。

最后顺便提一下,怎样weaken这个论证。反驳(削弱)这个论证,有两个方法。fact有问题就攻击fact;assumption有问题,就攻击assumption。

反驳1:“我十七岁半,还未成年呐。”(对fact发起攻击)

反驳2:“成年人其实比儿童需要更多热量,所以需要更多零食(儿童应该把零食都让给成年人)。”(对assumption发起攻击)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日常生活例2

你的手机坏了,某甲对你说:“你这个破手机啊,修,要花900块,买一台新的只要1100块,这台手机已经不值得修了”。

说出来了的fact:修这台手机要花900块,买一台新的只需要1100块,两个价格之差只有200块。

结论:这台手机属于不值得修的手机。

隐藏的、没有说出来的assumption:修旧手机的花费和买全新手机的花费,两者之差小与300块的,手机就不值得修了。

怎样Weaken这一论证:

反驳1:“修这台手机要花900块,买一台新的只需要1100块”不是一个fact,我找到一家修手机店只收700块,保证修好。而且我上网查了,全新1100块那是去年双十一的价钱,现在这个价钱根本买不到,现在天猫上能买到现货的真实价钱是1300块,所以我这个手机的维修价和全新价之差不是200块,而是600块,所以我这个手机不属于不值得修的手机。(对fact发起攻击)

反驳2:不是所有修旧和买全新之间的价格差在300块以内的手机都不值得修。有些事情不能只考虑金钱,有些被用了多年的手机,承载了主人的某些记忆和感情,只要不是确实修不好,就应该修,而不是买全新的。(对assumption发起攻击)

再来看第三个例子。

日常生活例3

《扭腰时报》有一篇报道,里面有这样两句话:

昨天完成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得到了78%以上的支持。因此,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将在下周进行的总统选举中赢得胜利。

说出来了的fact: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目前得到了78%的支持。78%超过了65%。

结论: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将在下周进行的总统选举中赢得胜利。

隐藏的、没说出来的assumption:凡是在大选前一周的民意调查中得到65%以上支持的候选人,都将赢得大选。

怎样Weaken这一论证:

仍然是跟上面讲的两个例子一样,要么攻击fact,要么攻击assumption。不过因为《扭腰时报》好歹也是一家大报,不至于连民意调查数据都搞错,所以关于“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在民意调查中得到了78%的支持”这一点基本上无法攻击。只能攻击“凡是候选人在大选前一周的民意调查中得到65%以上支持的候选人,都将赢得大选”这一assumption

反驳1:在大选前一周的民意调查中得到65%以上支持的候选人,不一定能赢得大选。很多受访者在填民意调查问卷的时候会说谎,还有很多人每过几天就换一个主意,到真的投票的时候又会变卦。仅仅根据民意调查的数据,无法预测大选结果。(对assumption发起攻击)

SAT阅读真题中的assumption例题解析

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可能会使用尖端技术、昂贵的仪器,这些是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但是他们使用的推理方法,和刚刚我们刚刚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里的推理,没有任何区别。也是“三段论”:

首先采信一个assumption,然后做实验得出一些结果(facts),用assumption当大前提,用facts当小前提,使用“三段论”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话里包含的论证,还是SAT考的科普文章的作者所描述的科学实验中包含的论证,通行的习惯都是不把全部的assumption说出来。而SAT就比较喜欢问考生,“那个隐藏的、没有说出来的assumption是什么”

2018年5月亚太卷第43题,这道“assumption题”难度没有2019年3月亚太卷第22题大,但是收藏数也有26,有3位同学留言评论。

因篇幅有限,这里仅列出这道题背后的“三段论”。

说出来了的fact:之前的一些其他研究表明,一些其他动物(猩猩/鱼/蜥蜴等等),都是头是红色的比头是黑色更胆大、更喜欢探索、更愿意冒险。

结论:头是红色的金翅雀比头是黑色的金翅雀更胆大、更喜欢探索、更愿意冒险。

没有说出来的assumption:一种动物的某种外表特征(头是什么颜色)和行为特征(胆大不胆大)之间的关联性,也适用于另一种动物。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给“四大恶题”来一个首字母缩写,那正好是SAAT或者SWAAT,和SAT这个首字母缩写是近似的。


最新SAT精校版打包真题+答案(更新到2021年12月)

欢迎扫码添加TD客服微信
并发送关键字「SAT真题」领取
持续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