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踏入留学圈子中的那一刻开始,确定专业就像一把时刻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几年的选课、课外活动、社团挑选……都要或多或少跟最后申请的专业匹配上。

对于习惯了体制下中学习惯的同学来说,想平衡兴趣和实用性,想清楚自己的性格到底适合什么专业,并愿意为之花四年时间去学而不后悔,真的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

TD创作计划征稿开启,如果你在留学/申请过程中中任何学习生活的干货或有其他感悟,欢迎在评论区回复“创作计划”上车,丰厚的稿酬等着你~

夜深了,小C房间的灯还亮着。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摇头叹息,眺望窗外,闭门冥思。

忽然刷到某留学公众号的 “专业 ‘💰’景最好”的推文,两眼放光,冲出房门,大喊:“我找到了!”

你的专业,是不是也这样找的?

每当问起专业,不少同学都会说:我想选XXX,但学姐学长说千万不要选这个,这个头秃阅读多还找不到工作/我爸妈不同意/网上说学了出来什么都做不了,似乎这些外界的因素比自己的兴趣喜好更能作为说服别人、也说服自己的筹码。

但是注意!!轻易听从他人建议而换专业,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陷阱!

别人的专业都是好专业

当事人:小C

小C曾经看了几部电视剧,大概问了一下学姐学长,认为传播学太好玩了,于是决定夏校就报这个专业的相关课程。没想到传播过程的拆解、广告设计的创意分析,彻底打破了小C对这个专业的印象,也让小C清楚的认识到:我不喜欢这个专业

单从别人口中的表述了解专业,是不可能对专业有足够的了解的。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同,对专业的看法与描述一般不会特别全面客观(影视剧则更不用说,基本上没有几部行业影视剧能做到真正写实)。

对专业的不了解,刚开始的时候信誓旦旦满腔热血,而在发现这个专业的真面目与自己的想象大相径庭的时候,这种落差感会让你瞬间厌烦这一切。在夏校的两个星期,小C度日如年;教室里的三个小时,小C如坐针毡,时刻都在进行”要不要溜出去吃早餐”和“好好听课别浪费钱”的激烈思想斗争

适合别人的专业,不一定是适合你自己的。所以千万不要在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看到大佬们选了A专业、听学姐学长疯狂吹自己的B专业就冲动的跟从选择,完全不去做进一步的了解,看看自己对这个专业是否真的有兴趣(太重要了!!!)

中介说的都是对的

当事人:小C的朋友的朋友

小C的朋友的朋友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也不喜欢费神去想自己喜欢什么,所以申请季了还对专业没有任何想法。

他的中介老师就给他推荐了社会学。一听这专业好申请,再者自己的活动线跟这个专业还有些许关系,当即一拍桌子:“就是它了!我就是学社会学的人了!”申请结束,他按照自己的专业,选了一所社会学比较好的学校。

糟糕的是,申请季后的暑假他接触了几个商赛,猛然发现自己的性格非常适合学商科,商科的一切也都吸引着他,但是要去的学校没有商科……

当事人小C的朋友的朋友在采访中表示,就是很后悔,非常后悔……

很多时候中介老师会给迷茫的同学指一条较为简单的明路,以防他们到申请季了还在花大量时间变动他们的申请专业。这也说明了对自己兴趣喜好的探索应该提早计划完成,不然就只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安排的明明白白倒也算了,这样所谓“好申请”的专业,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当事人小C的朋友的朋友就是个例子。他本身其实数学思维很不错,很善于分析。但由于被安排了一个“适合”的社会学,他每天都要看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献,文书里写着不是特别在意的观点,每每一拿起专业书就唉声叹气但又不得不读。

中介老师会给到一些很不错的建议,但在听建议的时候也一定要有自己的主意,不能完全依赖中介老师,毕竟申请季是自己的,而中介老师只是想办法把你送到一所好一点的大学,完成属于他的工作,适不适合,还是要自己定夺。

父母说,学XX专业以后才能挣回本钱

当事人小E

小E很喜欢文学,也有很不错的写作素养,很想学文学专业以后当作家。但她的父母觉得花这么多钱送女儿出国,只是为了学英语未免也太不值得了,还是CS或金融才更对得起这份钱。

小E被父母说动了,开始考虑要不要换一个当下更热门、但自己毫无了解的专业。

月亮还是六便士,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就是考虑如何平衡兴趣和实用性。但说到底,出国留学的初衷,也许就是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拥有自由追求兴趣的能力。小E能通过思考,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打算,已经是留学经历中宝贵的收获了。

美国大学对专业都有很高的自由度,也有double major/double degree的可能性。如果不是完全没有读研的打算,本科专业追求一下兴趣也未尝不可。这也许能让你在申请阶段充满热情和干劲,并对这个专业有更深的了解

父母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但无论如何不能因为一句话就轻率地放弃自己的兴趣,转而选择自己完全不了解学什么的专业。考虑实用性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清楚该专业,先看适不适合,再考虑是否要换或有没有double的必要

选专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于留学生来说,定专业不论最后如何,最大的意义之一一定是过程中对自己的审视和思考。与刚经历完高考的普高学生不太一样,与其说在思考自己的分数够录上该学校的哪个专业,决定人生轨迹的一次博弈,留学生们定专业不如说是在更为自由的环境下,对真实自己的一次试探

大部分美国大学转专业的自由空间都很大,也支持双专业甚至双学位的尝试,所以在高中阶段确定专业的意义,并不是要求各位在很小的年龄就定下自己的人生轨迹,而是让大家发现兴趣,并且学会为追寻兴趣,独立地为自己做打算

申请美国大学,如何选择专业

发现兴趣

发现兴趣真的算是准留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对于自身的能力偏好,可以大概参照初中时期各科的成绩以及学习兴趣。纵使你某一科成绩很好,但要是学的很痛苦毫无继续学习的动力,他也不能成为你的兴趣方向,这样可以帮助排除一些根本不可能的专业方向(比如小C朋友的理科成绩不错,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学理科学的很烦躁,所以坚定地把整个science major方向排除掉了)。

在高一的时候大家常说的多做活动,其实就是想让大家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偏好,再从中发现对专业的兴趣。所以除了一开始就非常有目的性的同学,建议低年级同学先广撒网,多尝试一些活动,再挑出一些自己最为享受的,分类看看跟什么专业相关性大一些。

从活动中深度了解

在低年级广泛尝试过后,应该已经把范围缩小到特定的领域(如社科、商科、理科)。

这时候就要把时间集中在深入的参加有针对性的活动,通过线上自学coursera、夏校、线上科研、感兴趣的书籍或新闻,更深入的了解这个领域有哪些专业,这些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才能知道这个专业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客观看待别人的意见

申请季前夕,自己不能完全确定的时候,可以有选择的询问一些比较了解自己的人的意见,如家人、比较熟的升学指导。如果意见相左,一定要在查阅过大学官网的专业课程简介之后再思考值不值得换专业,不能完全依赖于别人的意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去追求一个别人认为好的专业,不太值得。

个人不太建议去寻求同学朋友或者学姐学长的帮助,一是因为阅历相差不大,看问题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周全的地方;二是因为不够了解,给出的建议很有可能成为干扰项。

搜一些这个专业的负面帖子

微博和知乎经常会有对专业吐槽的帖子,也可以稍做留意,因为吹专业好的营销号不一定可信,但抱怨的基本都是很真实的评价(如医学法学的头秃备考)。

如果觉得能够忍受这些负面的评价,那这个专业对于你来说就差不到哪里去。但如果觉得这样的大学生活就是灾难……还是换一个吧这样的专业不适合你……

推荐阅读

👉在波士顿大学学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BU学习氛围/课程设置/课业压力/转专业/学术资源如何?

👉计算机专业超牛的美国本科大学有哪些?申请前,哪些准备和策略可以提高录取率?|美国大学CS专业申请攻略

👉美国大学专业排名榜单有哪些?U.S.News/QS/ARWU/Niche排名指标是什么?哪个排名最权威?-美国大学各专业排名机构

👉美国大学热门工程专业TOP10,总有一款专业是合适你!-美国大学工程专业毕业收入、失业率情况介绍

👉美国大学选专业,这11个热门专业书目一定要读-16本趣味性专业书籍,让你选专业不纠结

 


为了帮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我们邀请了50位参加过各式课外活动的美本申请同学分享他们的活动体验,包括科研、竞赛、夏校、DIY活动等等。活动体验实录均选自最近一届申请生的亲身经历,从参加活动的初衷、报名方式、准备过程、准备过程中用到的素材,到对申请有何种程度上的帮助等等,全方位呈现申请中所参与活动的方方面面,希望为接下来的申请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实操帮助。

印刷级电子版免费赠送

请添加客服马甲微信

并发送关键字「活动手册」即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