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是怎样一群人?作为留学生应该成为怎样一个人?在留学以前,我曾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会开着跑车每天出入各大夜店,还是会每天躲在图书馆里独自度过每一个难熬的夜晚?除了在网络中,我很难找到合适的答案。后来我知道,无论是“有钱潇洒”还是“孤独成性”,都是外界对于留学生的sterotype。

但当我成为了留学生,走到国外后才发现,大家总在排斥各种各样的sterotype,大家也在多多少少地拥抱sterotype。

奢侈品很贵,但我打了黑工买了一箱子

@Jack

不少留学生的担忧不是源自于学业,而是来自于金钱。供一个留学生出国,对于不少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最近有一个调查,表示大部分留学生家庭的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下,甚至是以30万元以下为主。这也就意味着北美一年的留学生活开支,就要掏空一个国内中产甚至是中高产家庭将近两年的纯收入。即便是对于年薪百万的家庭,留学一年的开支也要占到支出的绝大多数。尤其到了近几年的时间,世界经济较为低迷,不少做生意的家庭都遇到了“瓶颈期”。

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身边有多少留学生在留学之旅里中途退出;又有多少人曾在深夜给父母打去电话,小心翼翼地表示学校刚刚发出了学费账单,又怕引发父母的焦虑。我并不认同留学生整体家庭情况如此糟糕,但作为一个家庭条件尚可,也经常被父母提醒节约开销的北美留学生,我能感受到有一部分留学生的生活,并没有表现出的那么轻松。

当生活不轻松时,大家会刻意表现得更加轻松。记得初中时,AJ在学生圈子里流行,如果有人能拥有一双Yeezy 750,那么肯定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实在买不起这些,穿着实战篮球鞋站在操场上,也不算是“跌面儿”。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条件买一双限量的篮球鞋,我就是买不起的那一类,也不知道怎么朝父母开口,花三四千买一双篮球鞋。当别人问到我为什么还穿着普通的跑步鞋时,我的回答是:“我的鞋都很贵,不舍得穿,前几天穿出来被别人追着踩。

现在的我回忆起当初的行为还是觉得可笑,但并不代表我没有继续做着一样的事情。疫情时家里的生意不算太顺利,持续亏钱直接影响到了我的零花钱,甚至不花信用卡时,父母已经不再主动给我打钱过来。面对6位密码保护着的3位存款,和朋友出去聚会逐渐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面对大家的邀约,我总是用减肥搪塞。后来我开始偷偷打起了工。那个假期我每天都奔波于奶茶店和自己的公寓,朋友问起就说是自己投了家儿奶茶店,招人太贵了所以自己去帮帮工。越是缺什么,越是怕让别人发现。

逐渐有了收入,我希望让别人觉得我过得不错。那时候儿巴黎世家开始在留学生中流行,和朋友逛街时我总拿着刚收到的现金买上一件,除此之外Burberry的短袖也是出街的必备,原本对奢侈品不感兴趣的自己,竟然也成为了朋友眼中的“潮人”。

几个月后,家里度过了难关,我的穿着也回归了100刀的美潮,而之前买的大把奢侈品,实在太丑了。

后来当我和朋友聊起这段经历,大家竟然有很多表示了理解。我们讨论起了圈子刚刚形成时的“尴尬”。一群刚刚走出高中的“孩子”,开始学着父母一样为人处事。我们的第一次聚会是在上海的一家餐厅,人均只有八九十元,一个刚刚收到压岁钱的朋友为了让这些刚认识的人记住自己,抢先买了单。面对其他人提出的AA,他表示大家轮流请吧,每次算钱太麻烦了。

一群好面子的人,没有选择逃避的。大家为了早点儿算清这笔账,都开始不断组局。100多一个人的烧烤,到200块一个人的海底捞,300块一个人的自助,500一个人的大董,谁都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拿不出钱”,所以想尽办法拿出钱请大家饱餐一顿。但这个局里又不是富二代聚会,有几个人那么轻松地能掏的出四五千块请朋友们吃一顿饭呢?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有钱的那个人。喜欢车的希望自己可以开着新出的迈凯伦轰炸贝弗利山庄;喜欢表的人希望自己也可以说绿水鬼烂大家没啥品味…但是,有多少留学生拿着父母给的5万买车预算,lease了一辆m4,结果连保险都上不起,轮胎坏了还不舍得换呢?在我认识的人里,这并不是少数。

留学生的家庭都不错,我们都是一群内卷出来的孩子,我们不甘落后,我们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不行。可越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了那么一点儿, 越是都在拼命让自己显得过的不错。这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只比学习不比吃喝玩乐对于我们更是非常滑稽骗小学生的说辞,但有时候当你拥有了以前期待的条件时总会发现,自己追求的,其实真的没什么太多人在意。我们只需要过得让自己满意舒适就好,何必总要让自己“看起来过得不错”呢?

学习很重要
学习也没有那么重要

@ CC

学习方面的sterotype真的带给我了很多的困扰。首先是关于赶due的。似乎在留学生的眼里,半夜赶due,通宵肝论文是一件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于是当老师布置下作业后,比如10个小时的作业量,我总会拖到due前一天再一口气通宵完成

时间一久,我慢慢可以精准把控作业时间了。即使我这一个星期都没有什么事情必须要完成,那我也会慢慢悠悠等到最后一天,再通宵肝完它。结束后还总喜欢拍一拍照片,在朋友圈分享下留学生的苦逼生活。但是!问题来了!很多时候儿,写作业是没必要那么肝的啊!明明有一大个星期的时间,为什么总要拖到最后一天呢!!!

的确,有些日子选课太多了,作业会特别紧。但是又有多少时候儿,大家都是先疯狂摸鱼,再疯狂肝due呢!有时候儿这样的安排不是因为学业压力大,真的是由于拖延症太严重了啊!长期熬夜通宵或许证明了留学生都在拼命,可我们也有很多情况是因为事先浪费了大把时间啊。

另外是关于gpa的。在我的印象里,留学生就应该是play hard, study hard。而留学生留学生,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学生,GPA就应该硬!于是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上课之中。时间一久我发现,自己没有社交,没有休闲娱乐,甚至都没有充足的睡眠。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的大冷门专业,3.7的GPA几乎就能稳稳申top研究生了,为了4.0而失去了健康,真的没有那么值得。

在拼命学习前,有目标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不是为了让爸妈高兴觉得钱没白费,不是让同学夸自己一声大神,去实现未来的梦想才是关键啊!尽管自己是top university,尽管大家对于我们学校的印象是全员nerdy,但我真的是一个开开心心活泼快乐的人啊!

我有点儿社恐
但是拼命在参与剧本杀活动

@Harlan

“留学生都很会社交,跟谁都聊得来。”

“留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圈子,你得多笼络身边有资源的人一起。”

这些话都没有错,我也无数次曾经听到过类似的话。但可惜我偏偏不是一个那么会社交的人。身边的朋友都喜欢打麻将,剧本杀,狼人杀,王者荣耀,可我又偏偏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我喜欢开着车去探险,去深山里看看废弃的古墓。但融入不了大家的生活,在留学之初成为了我最焦虑的事情。我怕自己留了半天学什么也没有收获到,没拥有大家认为最重要的那些东西。

我想约上三五好友,去野外郊游,拍几张照片,可是这样的活动可能着实太不“留学生”了。在留学生群中我无意的询问,以为可以遇到不少户外爱好者,结果换来的却是长久的沉默。的确,即使在国内,我的爱好也是小众的,但架不住国内圈子大,人数多,想出去逛逛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偏偏我又不是能耐得住孤独的人,像大神们一样自己一个人走遍天南海北,我还是很难做到。

后来我发现大家却总能约起3天一次的剧本杀局。在朋友的邀请之下,我也加入了他们。拿到一条条的线索,和大家一起梳理,五六个小时后再得出一个共同的答案。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的的确确很难沉浸在推理的快乐中,这个活动对我反而更像是在尝试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或者是找到程序里的bug。如果我参与进去,dm的催促就成为了prof设置的deadline,逼着我去不断思考。如果我不参与进去,那大家时间一久就觉得你很下头,你也就逐渐成为了边缘人。

可时间一久,我也并没有在这样的社交中收获朋友。以前探险之后,新认识的人总会加加微信,约着下一次的活动。可剧本杀认识的人,再次遇到就意味着下一场剧本杀,下一次无聊的五个小时。不享受剧本杀快乐的我,开始慢慢排斥这样的活动,却又逼着自己反复参与。

但谁能一直坚持下去一件自己觉得痛苦的事情呢?慢慢地,我不再参与这样的活动了。就像曾经为了追自己朋友的一个女生,开始探险时说自己是个户外爱好者,分开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类似的活动。如果带有目的性去做一件事情,那真的太痛苦了。

推荐阅读

👉美国本科大学申请失败后再次申请,我决定要做一个功利的留学生!

👉留学生家长分为这5种类型,你的父母属于哪一种呢?

👉80、90和00后留学生活:备考方式/美食/娱乐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留学美国大学,中国留学生之间有多亲切!

👉留学路上,这6件事让留学生别无选择,你中招了吗?

 


为了帮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我们邀请了50位参加过各式课外活动的美本申请同学分享他们的活动体验,包括科研、竞赛、夏校、DIY活动等等。活动体验实录均选自最近一届申请生的亲身经历,从参加活动的初衷、报名方式、准备过程、准备过程中用到的素材,到对申请有何种程度上的帮助等等,全方位呈现申请中所参与活动的方方面面,希望为接下来的申请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实操帮助。

印刷级电子版免费赠送

请添加客服马甲微信

并发送关键字「活动手册」即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