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留学生留学前没有梦想,但也没有任何一个留学生能躲的焦虑。大一时的梦想,有人想要成为金融精英,戴上间金手表走在华尔街,谈笑间又是一笔资金的注入;也有人想要进入科技公司,住在湾区的house居家办公,等待着有一天自己的创意影响了整个世界;又或者是进入世界顶尖的研究中心,不经意地被列入制裁名单……

北美又是个容得下所有人梦想的地方儿。你越大胆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越能进入好学校,遇上另一波甚至比自己梦想更高的同学。然后大一的课程又没那么恐怖,简单的入门知识,一边儿玩儿一边儿就解决了所有。华尔街,湾区,梦想之地的大门就开在了前面儿。

一节听不懂的课 我开始怀疑我是个傻子

第一次的打击来自于一节自己死活都听不懂的课。从刚开课时的兴致满满,到最后发现自己连第一个知识点都完全理解不了。强烈的胜负欲让大家开始倾注更多的努力在这门课,然后又是更多的失望。直到第一次midterm,拿到37%的成绩时,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个专业。

其实这真不是学生听不懂,也不是没努力,是有些教授他就是故意想通过这么一节课卡掉一大把人。而且越是热门专业,什么CS啊,统计啊,数学啊,遇到这样教授的机会越大。他们也不当GPA killer,先把所有学生逼疯一波,让所有人趁着最开始俩礼拜把课退掉,最后再来个大curve,把所有学生都捞起来……

对这个事实大家可以保持充分的信任,毕竟如果一个教授的GPA太低了,学生都不去上他的课了,然后疯狂向学校投诉,那他能不能继续教下去就是个好问题了。不过如果你一上来就发现他的评分很低,大家都吐槽他打分很恶心,那就说不好了…….

其实有一种经典的说法儿,据说是因为有些热门专业的学生太多了,所有人都想转进来。但是学校为了把真正有兴趣,热爱这个学科的人招收进来,才会设置这么一个门槛儿课。

别人家的孩子 永远是个焦虑来源

说到热爱,留学生很快就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打击,来自身边那些充满了热爱的人。这个现象在CS这样的专业里是最常见的。有些人是真的从小就酷爱编程,高中时候儿就可以去大公司实习了。MIT有一节经典的编程入门网课里教授上来提到,如果有些学生从高中就开始在Google这样的公司里编程序,那么就可以跳过这个课了(大概是这样讲的)。

他们对于大学里大部分的专业课,都是可以实现提前自学的。所以最初的专业课…对他们真的就只是洒洒水,吃完饭我们找出来万年不变的几个电视剧看一看,人家就直接掏出电脑写完作业了。

你看着写不出来的作业发呆,遇到bug了开始抓狂,写完了之后立马儿把电脑扔到一边儿,写不出来一拳干碎了电脑屏幕(我肯定没干过);结果大佬们写完作业,没遇到任何bug,顺手发邮件告诉TA自己想出来了效率更高的处理方式,预约了一次Office hour和教授讨论,最后拿到了一封推荐信回家。

当然其他专业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学心理的时候儿发现身边热爱的同学早就研究好了各种材料;学金融的发现教授拿出来当教材的曼昆经济学早就是人家的高中读物了。这样的情况越在冷门专业越不容易出现,因为敢于扎进去的人都是充满兴趣的,所有学它的同学水平都是差不太多的。

看着网上的信息 我后悔初中没辍学

再接受打击,就是网络中的各种消息了。各种公司内推价格被炒上了天,看着已经进入企业实习的学长学姐们分享自己当初找实习的故事,准备了多少多少的材料,这条路又是怎么样的曲折。回忆起自己前面遭受的两次打击,从前百万起薪的梦想终于变成了一个直抵灵魂深处的发问:

“我毕业后真的找的到工作吗?”

看着自己留学时爸妈赞助的奔驰,动辄1500刀租下来的公寓,计算着未来自己达到相同生活标准需要的工资,接着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最后你打开了知乎,在问题框里输入了自己未来计划从事的职业,看了看自己专业的讨论,再次陷入了沉默:

“生化环材找不到工作,博士毕业就失业了。拿着一个月到手3000的工资,老家房子都买不起了。”

“金融已经开始走下坡了,清北哈耶普斯麻以外是进不去金融圈儿的。就算工资再高,未来遇到金融危机的时候儿也都是被收割,天台才是所有人梦想的归宿。”

“学计算机根本不适合所有人,除非你有梦想与爱好。年轻时拿钱换命,老了以后拿命换钱。一年几十万人学这个玩意儿,行业最后一定会挤满了人,40岁以后就得失业流浪,提前准备好应对中年危机吧。”

“学数学根本没用,除非能进大学当教职。”

“学统计的搞不过应用数学的。最后都得转计算机。”

“经济毕业赚不到钱,花几百万留学进银行当柜员吧。现在就金融工程还可以,但是比不过理工科毕业的。”

你决定取消自己的读研计划,然后打开了各种学校博士项目的简介。结果在网络里,读博也是个非常劝退的事情:

“卡你7年不毕业,30岁了开始第一次进入社会找工作,爸妈后悔地拍大腿。”

“进不了大学,现在tenure track把大部分的人才都挤出去了。做学术就要有享受清贫生活的准备。”

最后你发现,只有初中辍学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根据网友们的说法,那时候儿不上学的人现在都当老板,赚大钱,卖房子,雇了班里的好学生给自己打工。

越学越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学习这事儿,其实就是这样儿。你不学习的时候儿,觉得什么都很简单,自己稍微努力一下儿就什么都明白了。你真正进入这个专业了,才发现大家以前经常提到的都是上个世纪,上上个世纪的知识。越往深入走,越发现未来还有无数领域等着自己学习,在广阔的人类知识里,想要达到某一个领域的专业者,就已经值得大家花上一辈子时间去努力了。

所以在上学时,大家对自己的认知,都是一个U形的曲线。进入的时候儿觉得自己已经是顶峰了,然后越学越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懂。当你积累了一堆的经验,才发现自己慢慢不再是一个无知的人,至少在自己的专业里,已经算得上是略知一二。

初次创业的劝退

很多留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尝试了第一次的创业。当手中握着父母赞助的启动资金,和朋友们聚在屋子里,开始了对梦想的追逐。可时间越长,越发现从前自己的计划会出现无数种乱子。生活中出现了从前毫不在意,但是现在却可以突然置自己于死地的政策;出现了莫名其妙的甲方和从来没让自己满意过的乙方;还有从来不够花的资金……

当大家的创业第一次实现了盈利,几个朋友每个人拿着赚来的5万块钱,吃了顿火锅,终于体会到了世界的残忍。当然,也有大把的人初次创业,并没有成功……

焦虑这个事情,永远不会宽恕每一个人。可是最后,大家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那些我们羡慕的人,或许也有像现在的我们一样焦虑的时刻吧。

推荐阅读

👉留学生开学后,这8类同学你会遇到几种?-美国大学留学生类型鉴赏

👉留学,像极了一场给留学生安排的《鱿鱼游戏》

👉美国大学留学生:结束两年网课,回美国后我竟然不会上学了

👉留学生的爽点真是奇奇怪怪:上网课爽/做题爽/考试爽/选课爽……

👉留学生都遇到过哪些奇葩中介?讲述留学生与中介们的爱恨情仇


AP各科选择题真题打包下载福利(超过10科)

欢迎扫码添加TD客服微信

并发送关键字「AP真题」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