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全美第三大私立大学,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隔河相对。

池鱼是一名2023er,来自三线小城,在中介的摧残下改了16遍主文书,EA/ED阶段却惨遭全聚德,在重新调整心态后写出新的主文书,终于斩获收获BU offer。今天,她将和大家分享她的申请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基本信息

SAT: 1460 (拼分1480)
TOEFL:108(拼分110)
SAT2 Chem:800
SAT2 Math2:800
SAT2 Physics:770
国内三四线城市(乡下)国际学校
IB分42/45(预估分也是这个)

本鱼来自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国际学校,三刷托福和SAT之后考到了现在的成绩,最终在ED2顺利申请到了Boston University(以下简称BU)。

我自认为各方面都很普通:成绩普通,不是1550/115的大牛;活动普通,没实习没大奖,社区活动也就零零碎碎那么几件;背景普通,异性恋,父母和睦且也是普通人,土生土长中国人,推荐信也都是学校的老师写的。普通的我为什么能受到BU的青睐?接下来我将向你展现一个普通人的申请季。

标化

我从高一升高二的寒假开始准备托福,说起来其实已经算有点晚了。我在一线城市报了一个托福的暑期培训班,为期一个月,之后一考成绩90+。而后在高二上学期,我又周末去培训班里重修了口语和写作(培训班承诺未满100可以免费重修),二考就考了100+。2018年的三月我开始在同一个机构学习SAT(然鹅很多人已经一考了,哭),五月一考1400+。

后面我也基本上是自己一直在刷题,因为我觉得培训班里面该学的技巧我都已经学会了,但是别人的技巧总没有自己的技巧用的顺手。考试,最重要的,还是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而总结方法的唯一途径就是刷题。在SAT二考前的两个月,我坚持每天刷两篇SAT的阅读,总结易错的题型,摸索考试的诀窍。

把16年开始的所有题目刷完之后,感觉整个人得到了升华,把每篇的错题控制在了3题以下。二考SAT之前我还顺便去刷了个托福,因为SAT和托福本是同根生(都是美国体系),所以在面对完“四个正确的选项中选一个最正确”的SAT之后,再来考“三个错的选项和一个正确的选项”的托福。

我轻而易举地就考了108分(也因为太轻而易举了所以反而听力的时候走神最后没上110)。二考SAT就考了1460,三考的时候阅读提高了但数学错了两题变成760(暴风哭泣),所以总体成绩还没二刷的时候高。

课外活动

作为一只苦逼的IB狗,为了满足IB的要求,我也(被迫)做了很多课外活动。

在社区服务方面,我下了许多功夫。从初三开始我就每年都帮本地的义工团体在春节花市上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残障人士。在高二的时候,我也加入了同学的自闭症义工组织,每个月会去本地的自闭症儿童中心帮忙,有时也会带他们去别的地方活动。

我还加入了本地义工团体组织的手语班,也与几个听障朋友有了接触。我至今仍然记得一个七八岁的自闭症孩子像一个三岁的小孩一样不太会说话、大人一不管着就四处疯跑;仍然记得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在难得的“喘息日”(就是把孩子送到自闭症中心抚养一天,家长可以休息一下)仍在辛勤工作,甚至因为孩子想家了就放下工作来接他;仍然记得一个听障的大哥哥努力工作、融入社会,生活与正常人无异,也从不自卑。这些点点滴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在学术方面,我参加了很多竞赛,诸如澳大利亚杯数学竞赛,滑铁卢数学竞赛,物理杯竞赛等等。虽然成绩都不是特别好,但我觉得也能展现一下我对于数学和物理的热爱。

除此之外,比较有趣的是我自己创建了一个公众号,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来解决一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虽然现在已经没有更新了)。

比如说,我们的第一个实验,就是多少只香蕉能浮起一只狒狒,灵感来源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里面提到有只狒狒就是依靠香蕉漂洋过海。在我们得出12000只香蕉这个数字后,我们还想出了这个“香蕉船”该是什么形状,狒狒坐在上面才不会翻。当我把它写进我的文书里面,我觉得也是给我这个人设增添了一些有趣的色彩。

选校

ED1: Rice
EA: GAY Tech, UIUC, UVA
ED2: BU
RD: UC (Davis, Irvine, SB, Berkeley), 还有英国的五间学校

在整个申请季中,除了文书,选校可以说是我最纠结的部分了。在EA/ED方面,由于中介的缺乏经验,导致我盲目自信,然后盲目冲高,最终导向了EA/ED的惨败。在EA时,中介就不停地给我灌输“你这个成绩上Rice还是很有希望”的想法。

我意识到他的认知错误是当我发现他擅自将我选择申请的物理专业改成数学专业时,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你SAT1和2的数学都接近满分,他不选你选谁”。我当时真的特别无语,平静了情绪之后,我说我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是数学满分,我根本没什么出奇的。他大吃一惊,才让我把专业改回来。

于是在EA/ED时,我以1400出头的成绩ED了Rice,然后又EA了Georgia Tech,UIUC(当时想着作为保底), 还有UVA。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成绩加上一团糟的文书,我迎来了一个全拒德。UIUC给了我个waitlist,但最后也不知道怎么样了。看着Rice的录取区间,我才意识到,在文书和活动都平平无奇的情况下,你是不会成为那百分之几的分子的。

随后在ED2阶段,我才摆正了自己的态度,决定选择ED录取均分在1450左右的学校。其实当时也在Tufts,BU和NYU之间纠结。Tufts的录取均分是将近1500,但我想着也许ED的要求较低,我可能有希望能冲一冲。但后来还是决定放弃,毕竟如果我的ED2也失败了,那么RD再录取top30的几率就很小了。于是,我决定排除Tufts,在BU和NYU之间选择,并最终选择了BU。

之所以最后选择了BU,是因为我喜欢Boston这个城市的氛围。我生活在三线城市,虽然说也算富裕但远远没有北上广深等地方的繁华,相对来说比较安静和舒适。曾经去美国探校时我就分别去过纽约和波士顿,但是由于实在不是很喜欢纽约的喧嚣(在纽大的不要打我),最终还是选择了BU。如此说来,除了成绩等硬性指标,我也会充分考虑城市以及校园环境等等因素来择校。

文书

在中介的摧残下,我的文书路可谓是跌(xue)宕(yu)起(xing)伏(feng)。光是主文书就改了16次:

更别提各个学校的小文书。一开始,中介竟然让我先写中文,然后他再帮我翻译成英文,理由是用中文的思维会更顺畅(但是想不出就是想不出啊啊啊啊)。而在国际学校里接受了5年英文教育的我竟然觉得这很有道理。结果就是,当我拿着他帮我翻译的英文稿给counselor看时,我被counselor痛骂“狗屁不通”。

我回头认真看了一遍他给我的稿子(因为我给counselor之前也没认真看过,对他非常信任),结果发现了数十个语法错误。我当时还不信邪,对他保持信任,连着跟他讨论到了14稿的文书。直到DDL前一天我拿给counselor看,他才指出我种种不合理之处。

文书过于中式化思维,前面铺垫一大堆,把小事情的影响过于夸大,等等等等,无疑都会给火眼金睛的招生官带来负面的印象。其实中介一开始一直给我洗脑招生官就想看这些东西,但是当我坐下来跟counselor详谈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只有我觉得这是招生官想看的东西:

“You are giving what you think the admission officers want to see. But even I can identify that you are faking the truth. They read thousands of personal statements each year, they are definitely better than me on this. What makes you different is you, your true self.”

直到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以为自己很聪明,以为把自己的成功夸大就能提高录取率,但殊不知身经百战的招生官们早已看透了一切。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抛弃那些陈词滥调,塑造出我自己的人设。

我那天晚上熬到3点钟,终于把我的主文书和Georgia Tech的小文书全部重写,第二天拿给counselor改了一两次,最后递交。尽管是这样,也可以从我的申请结果看出来质量不佳,否则也不会被EA/ED校全拒了(哭唧唧)。遭遇了全拒德之后,我也重新审视了我的主文书,发现仍是一团糟(毕竟是仓促之下写的)。

于是,在ED1和RD之间的空档期,我花了半个月时间重新写了一篇主文书。这次中介给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点子,我就沿着这个idea写了一篇意识流的文章,不再专注于一件事,而是总结了我高中各种经历带给我的改变。

我写到了我的公众号,展现出我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剖析事情本质的兴趣;

我写到了我的义工服务,展现出我对我所生活的社区的责任感以及同情心;

我写到了我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课余时间来看书,展现出我对物理的热爱以及更高层次知识的渴望。

虽然感觉不是很扣题,但是至少我自己也算是满意的。我觉得如果我用第一版的文书来申BU,估计BU也不会录我hhh

至于学校的小文书,我也是下了颇多功夫。除了对于一些奇怪的题目要写出新颖的回答之外,why school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元素。在EA阶段我的why school也仅仅局限于学校官网,甚至不知道去找专业的department的网页。

后来,当我开始意识到有留学交流群、知乎、facebook这种东西的存在时,我的why school才变得多样起来。知乎有时候会有你目标学校相关的问题,运气好的话可以逮到一个在读校友聊聊天;facebook有学校的group,你也可以在里面找到学校的相关信息。

你也可以关注一下你所申请的专业的网页,看看有没有你特别心仪的项目。我在BU的physics department的page里面找到了一个学校里的physics club,他们组织了许多有趣的活动,令我非常想加入,于是我也把它写到了我的why school essay里面。其实200字不长,问题是如何表达“非常非常了解以及想去”。

面试

整个申请季中我经历过两次面试,一次是initialview,还有一次是Rice的校友面试。说起面试,我唯一的心得就是:一定要练!!!

因为面试的时候会紧张,一紧张就会语无伦次。如果事先没有想好类似问题的答案的话,就算你是native speaker,也会一时半会说不出来。

我们学校有老师当过企业的面试官,我就请她指导我面试的技巧,总共也是训练了四五次的样子才上战场(一些事情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说到我都不耐烦了哈哈哈)。面试不仅要通过寥寥几个问题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也要准备一些问题问面试官(针对校友面试等,不适用于cview)。

我的第一场面试时Rice的校友面试,对方是一个Rice的毕业生,也是一个中国人(一般都是更倾向于面试自己国家的人啦)。

送上一些干货:在知道面试官是谁的情况下可以去搜索一下这个人的facebook页面或者LinkedIn主页,可以了解他的大概信息,如果他的专业跟你想学的专业一样的话那就完美啦!你可以在正式面试结束之后跟他聊聊关于专业的问题,提升好感度。(可惜面试我的是一个学bio专业的,导致我无话可说十分尴尬。)

面试过程我觉得还是挺流畅的,是skype面试,我化了个淡妆,衣着整洁,背景无杂物。(令人震惊的是我这么严肃,对方却穿着t恤拖鞋,背景是杂乱的客厅hhh瞬间就不紧张了)面试最后我问了他对我的感觉怎么样,他说我觉得你不错(也不知道是不是哄我的),但是跟我强调了很多次面试占比不大,我面试过一些我觉得特别棒的学生最后都被拒了等等,让我如果收到拒信也不要太难过(然鹅收到拒信我还是哭了)。

Initialview在我经历了第一场面试之后就显得比较轻松,虽然对方问了我几个意料之外的问题但也被我圆了回来,整体来说也算顺利。面试官的语速相对来说比较快,而且你如果表露出你的疑惑她也会很贴心地换一种方法问问题,体验感还是很好的。

面试之后是一个20分钟的笔试,题目内容千奇百怪,主要也是考察你的写作能力是不是与你的成绩相符,所以不用太担心。整个结束之后还送了我一件t恤和一支笔,也是非常nice了。

counselor/中介

作为一个乡下的国际学校,能提供给学生的帮助着实有限。SAT和托福什么时候开始备考,要做什么活动,什么时候开始brainstorm文书开始申请等等,这些学校通通不知道。于是在这情况下,我选择了一个中介服务,希望能帮忙安排我的申请季。

老实说,中介在时间安排以及处理一些重复性内容方面真的帮了我很多。从七月份开始,他就在着手帮我安排SAT二考三考,托福二刷三刷,帮我整理了EA/ED以及RD的可选学校,帮我搞定了资产证明以及各种表格资料,着实让人十分舒心。

但是!他在我的文书方面实在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偶尔确实能提供一些很有意思的思路,但是无奈英语实在太差,写出来的文章连我都能找到十几个语法错误,中式英语更是信手拈来,让我十分无奈。

这时,我的counselor就起到了作用。我的counselor是一个学校里来自英国老师,他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的申请。但是一个人面对四十多个学生确实是有心无力,在细节方面也无法做到像中介一样的细致。但好处就是,作为native speaker,他的英文水平毋庸置疑,帮我修改润色文书十分稳妥。

总的来说我的中介和counselor都在我的申请方面起到了不同的帮助,缺一不可。当然,自身的努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本身没有想法没有内涵,那任凭他们再厉害也无法帮我申请的好学校。

love letter

要说love letter其实我也只给BU一家写过,不知道招生官到底有没有看,就算看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给我的履历加分。但我觉得我这次尝试还是蛮有趣的,所以拿出来分享一下。

在BU的ED2申请递交之后,我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写的是哥大的录取故事。作者提到她给哥大写了一封love letter,也是在结果出来之前,是模仿哥大“十件申请要做的事”写的“十大你要录取我的理由”。

我看完之后觉得有趣,于是在网上找到了BU的录取通知书,模仿它“恭喜你被录取了”的内容写了一篇“恭喜你成为我的梦校”。不过寄出去之后也是石沉大海,没有回复了。但我想说的是,写邮件又不花钱,何不花点心思展现出你在文书里没来得及展现的一面呢?说不定,就会被录取呢?

心路历程

其实整个申请季下来我的压力也是非常大,尤其是九月十月的时候,EA/ED的文书要写,SAT要考,托福要考,IB论文要写,糊成一团。期间也有几次我的朋友们都顶不住压力在宿舍哭了,我也快哭了。

辛苦准备了一个月,每天刷题却得知SAT考得比上一次还烂的时候;EA/ED校的截止日就在明天你却还没写完essay的时候;各科老师催着你交一稿二稿又因为一点小错误让你全盘重做的时候;托福怎么考都考不到110的时候;各种压力排山倒海般地向我压来,每天学习到凌晨一点早上又要六点半起床,是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折磨。但是面对老师和家长的询问的时候,却又要笑着说“我很好”“我没事”,所有压力都只能通过眼泪来发泄。

面对压力,我就用电脑sticker写了个时间表,什么事情的DDL是什么时候,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这些事情,一件一件捋清楚,才能稍感心安。

如果有人问我太多事情没做怎么办,我只能说不要慌,把事情捋清楚,你能做完。但也可能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喜欢在最后一刻才赶工的人,所以面对一个接一个的DDL我也还算是能够应付。

再有一件后悔的事,就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盲目冲高,导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申请很多学校。UC的四篇文书已经写到我想吐,更别说EA/ED/RD林林总总十几篇,害得我没有精力去完成其他的事情。如果让我回到最初,我不会去盲目冲高,宁可把写Essay的时间节省下来刷SAT冲个高分,以求一份更好的offer(虽然我也很喜欢BU啦hhh)。

看完我的申请历程,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希望你能吸取我的经验,在申请季里一帆风顺,顺利拿到梦校的offer!

 


为了帮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我们邀请了50位参加过各式课外活动的美本申请同学分享他们的活动体验,包括科研、竞赛、夏校、DIY活动等等。活动体验实录均选自最近一届申请生的亲身经历,从参加活动的初衷、报名方式、准备过程、准备过程中用到的素材,到对申请有何种程度上的帮助等等,全方位呈现申请中所参与活动的方方面面,希望为接下来的申请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实操帮助。

印刷级电子版免费赠送

请添加客服马甲微信

并发送关键字「活动手册」即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