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P环境科学北美卷Ser2考情回顾

知识点与解题思路

总结而言,本次考试中的FRQ要一定的思考能力,结合在环境科学中的知识,对不是特别熟悉的知识进行推理和思考,完成对于问题的解答。接下来老师就带大家看一下set 2中FRQ的具体知识点与解题思路。

 Set 2-FRQ 1:

知识点与难度评价:本题围绕海平面上升对滨海生态的影响展开,主要涉及Unit 9:全球变化(气候变暖致海平面上升)和Unit 1: 生态系统与Unit 2: 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对抗压力的作用)。

具体知识包括海平面上升的成因、城市化对洪水的影响、湿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PCB)的生态影响,以及城市化导致的泥沙淤积、水质富营养化等湿地环境问题。 本题涵盖数据读取、实验假设设计和生态概念应用,综合性强但单个任务相对直白。

A部分:直接从图表读数,找到1995年Common Tern繁殖对数对应的值(如图标或表格上标注的数量)并写出具体数值。答题时最好注明单位或群体。

B部分:观察1989–2008年曲线走势,总结总体趋势。务必描述清楚起始和终点的变化方向和显著变化。

C部分指出数据如何反驳假设:“根据图表,海平面在上升但燕鸥繁殖对数量减少(或并未增加),与‘海平面上升使种群增加’的假设相反,故数据不支持该假设。”

D部分:回答海平面上升原因:典型回答包括“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和冰盖融化,使海洋水量增加”或“海水受热热膨胀体积变大”。

E(i)部分:根据提供的表格数据,指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并用假设形式表述。要确保假设包含可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方向。

E(ii)部分:明确指出实验的因变量是“涉禽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因变量即研究者测量比较的指标,这里即各地点的鸟类物种数。

F部分:解释PCB污染影响:可答“PCB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通过Biomagnification富集到鸟类体内,导致生殖受损或死亡,因此A、B两地的鸟类物种数和数量都会下降,相比无污染时减少”。

G部分:列举湿地的调节服务之一。潜在答案如:“湿地可吸收洪水,在暴雨时缓解下游洪水”;或“湿地通过植物和土壤过滤污染物,改善水质”。

H部分:回答思路:城市化带来泥沙→水浑浊→视觉捕食的鸟类找不到食物→进食不足,繁殖率降低→种群数量减少。

I部分:考啥其他城市化影响湿地的问题。例如:“城市径流携带大量氮磷营养物进入湿地,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中溶氧下降,危害湿地生物(富营养化问题)”;或“城市开发填埋湿地,直接减少栖息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又或“工业和道路径流将重金属/机油污染带入湿地,生物受到毒害”等。

 Set 2-FRQ 2:

知识点与难度评价:本题情境丰富,从地质、生态到农业害虫均有涉及,可谓跨单元综合题。首先以非洲坦桑尼亚的国家公园为背景,考查Unit 4:地球系统(板块构造)和Unit 1: 生态系统(生物群系)知识,然后转向动物行为与生态关系(Unit 2: 生物多样性中的资源分割概念),接着考查人为干扰(修建公路)对生态的影响及解决方案(Unit 5: 土地和水利用),最后一系列小问聚焦入侵物种与农业虫害控制,涉及Unit 5(农业实践)和Unit 8: 污染(农药问题)等知识点。

具体而言,有东非大裂谷的板块边界类型、草原生物群系、动物迁徙与繁殖习性、生态位分化原理、公路造成的栖息地破碎与迁徙障碍、以及入侵杂草的特征、轮作的环保益处、农药使用的环境问题和替代虫害控制方法等丰富内容。 总体看,本题难度中等,胜在知识面广、情境新颖。可能对考生具有挑战的是地质细节知识和农业生态措施的细节,但每一问都能从中找到对应考点。

A部分:根据“东非裂谷”判断板块边界类型为“Divergent(发散型)板块边界”。这种边界岩石圈张开,形成裂谷地形,正符合题目所在地质背景。

B部分:研究地点以热带草原(Savanna)生态系统为主,特点是广大草地散生少量树木。

C部分:结合雨季新草出现的位置。典型状况是每年3-5月雨季,国家公园南部/东南部草原长出嫩草,因此角马集中在那里产仔。考生应从Figure 2的迁徙箭头推断出生育高峰地,如“公园的南部草原地区”。

D部分:解释资源分割让角马与瞪羚共存:一句话指出“两物种通过利用不同资源避免直接竞争”。参考材料可答:“角马主要取食长草,而瞪羚取食矮草,各取所需,减少了竞争,因而在同一草原共存。”

E部分:公路的负面影响:可从阻隔迁徙和栖息地破碎两方面谈。一种典型答法:“公路会阻碍角马的大规模迁徙路径,导致角马无法顺利到达繁殖和觅食区域,可能引起种群数量下降”。

F部分:针对E的影响提解决方案:如“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桥梁/隧道让角马安全通过公路”。

G部分:总结入侵物种优势。答案示例:“入侵种通常缺乏天敌,能够快速繁殖并扩散”或“它们对环境条件的耐受性强、食性杂,从而能挤压本地物种生存空间”。

H部分:Crop rotation轮作除了控制害虫,还能带来的环境/农业好处。例如:“轮作有助于恢复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或“轮作能减少土壤侵蚀,保护表层土结构”。

I部分:指出农药大量使用的环境问题。可答:“大量农药流入水体会造成水污染,危害水生生态”和/或“广谱农药会杀死传粉昆虫和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抑或“长期施用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需要更多农药,形成Pesticide Treadmill”。

J部分:提出一个非农药且非轮作的虫害控制方法。可选思路如:“生物防治——引入害虫天敌控制其种群”“物理防治——如设置诱虫灯/陷阱捕杀害虫”,或更概括地回答“实施综合虫害管理(IPM),采用多种生态友好手段控制虫害”。

 Set 2-FRQ 3:

知识点与难度评价:本题聚焦化石燃料利用及其环境影响,属于Unit 6:能源资源与消费和Unit 7/8: 污染的综合应用。情境是新镇依赖燃煤发电,考查露天采煤方式及其环境问题(Unit 5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也相关)、燃煤电厂的污染影响(酸雨、烟尘等,大气污染单元)、减少燃煤负面影响的替代方案(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全球变化单元)、以及多步的定量计算(能源产量折算和增长率应用,涉及Unit 6和Unit 3的数学技能)。

具体知识点包括:地表采煤方法(如露天开采、条带矿采等)、采矿环境破坏(生境破坏、水土流失、酸矿排水)、燃煤产生的污染(例如下风向村庄可能遭遇烟尘/PM或酸性沉降影响)、减少煤炭使用的方案(改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效等)、能源产量计算与单位换算、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百分比计算,以及人口增长的指数模型(双倍增长时间计算)等。 总的来说,此题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是典型的APES第三题形式,难度由浅入深。

A部分:列出一种浅层煤矿开采法,建议答“条带开采(Strip mining)”或“露天采矿(Open-pit mining)”皆可。

B部分:描述采矿环境问题。可以答:“地表采矿要剥离地表植被和土壤,造成生境破坏和严重土壤侵蚀”;或“露天采矿可能产生酸性矿山排水污染周围水体”等。

C部分:聚焦燃煤发电的污染影响,尤其下风向城镇。典型回答:“燃煤电厂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下风向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并伤害植被/水体”。或者:“燃煤产生大量**颗粒物(烟尘)**随风飘至城镇,引发居民呼吸问题”。

D部分:提出减少煤电负面影响的方案。方向一:更换能源,如“逐步用天然气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发电替代部分燃煤”,可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方向二:技术减排,如“给电厂安装脱硫脱硝装置和除尘器,减少有害排放”。

E部分:计算所需燃煤总量。本题单位换算繁多(户数、电量、磅),推荐清晰列式。

F部分:计算鸟类物种密度的百分比变化。【公式:百分比变化= ((新值-旧值)/旧值)×100%】本题计算结果为负值,注意写明是“下降”的变化。

G部分:计算人口翻倍年份。使用用70法则推算。

本文作者

TD AP环境科学老师

AP备考资料:2025 FRQ真题免费下载领取

TD整理了CB目前在官网最新更新的2025年北美卷的AP FRQ真题免费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扫下方二维码,添加TD客服马甲,给马甲发送暗号「2025frq」即可领取~其他科目真题将随官网更新陆续放入分享链接中,敬请关注~